新華網27日消息 26日美語大師、常春藤解析英語雜志社社長賴世雄接受新華網專訪,就怎樣學好學英語及海峽兩岸學子的英語學習狀況等問題進行探討。
賴世雄說,學英語必須要有三個心態:一是善于運用零星的時間,不占用你上課或者辦事的時間,哪怕是5分鐘10分鐘。二是善于運用少量的學習。少量的、不斷反復地滾動式就會積少成多。講英語的時候慢慢的講、重復的講,就變得快了,可以說“少就是多慢就是快”;三是要持之以恒,永不放棄就一定會成功。
賴世雄說,學英語要從發音開始。把自己當成一個新生兒,一天只學兩個,把元音學完之后學輔音。一個星期一個輪回,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把牙齒舌頭的說法方式定型。剛開始練習嘴型的時候一定要夸張,掌握發音,練就字正腔圓。發音學好了才開始學習會話,再到后來才是大量的閱和讀。必須查字典,查清楚每一個字的定義,每一個字是怎么使用的。把所有能見到的平面的文章把它讀出來。讀完后把書丟掉,然后用英文來講一遍意思。
賴世雄說,在學校里因為要應試,所以語法是不得不學的,可是英語不應該是為了考試而學的。想要學英語就不要過早的接觸語法,我們之所以可以講一口流利的中文,是因為我們每天都看,都在用,我們沒有想過中文的語法概念。學英語要先從發音再到閱和讀,不斷地念,但不要背,要多查字典。這個方法可以把平面的東西變成立體的聲音。經過三五年,培養了興趣,這個時候就有可能主動地學習語法,即便是沒有學過語法只要是看得多了,那么寫出來說出來的錯誤也會越來越少。
賴世雄說,在教育方面肯定還是要注重語法,但是要讓同學了解基本的結構,而不要專注于死語法,而且不要考“刁鉆”的東西。英語教學要創造更多的免費平臺,要考慮到城鄉差距。應該鼓勵學校保留英語角,并不斷將英語角發揚光大,英語角的出現是對英語有很大推動作用。應該注重對于英語師資的培訓,使教師的整體的水平得到提高。如果條件允許就應該多鼓勵學校開展同國外的交流項目,同樣鼓勵學生多交流。家長也應該讓孩子多去國外看看。注意私立學校的建設和管理。學生對于英語培訓不能盲從,想參加培訓也要有選擇。
賴世雄說,兩岸的英語教學是存在不同的:第一是單詞,在大陸有單詞量的限制和要求,教育部花了很多心思,這就有利于學生公平的競爭,但是在臺灣就沒有,在臺灣小學和初中是同樣的單詞參考量,但是到了高中就完全沒有了。第二是大陸的考試有聽力,但是在臺灣目前還沒有。第三:臺灣的很多英語老師都是有留學背景,所以臺灣的教學理念比較的多,但是過于的注重了口語輕了語法。這和大陸就有很大不同。 賴世雄簡介 賴世雄194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廣西永淳,賴教授最高學歷是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修得大眾傳播與英語教學雙碩士學位,以及博士班研究。曾多次擔任國際性逐步及同步口筆譯,1998年創立《常春藤解析英語雜志社》,出版專業性的英語學習雜志與叢書,曾在十多家知名廣播電臺擔任英語教學節目主講。2003年3月創立《賴世雄智網文教機構》,致力研發兒童美語教材,拓展兒童美語教學加盟事業,期將英語教育從小扎根。 賴教授是在1992年開始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英語教學廣播長達十馀年,據2003年10月31日《中國圖書商報》評選《英語學習的風云人物》,賴世雄老師被評為中國十大名師之一。 賴世雄教授十八歲考大學時,英文成績只有七分,當他發憤學習英文之后,終能自學成功,而且曾經多次是托福成績最高分紀錄的保持者,如今成為兩岸英語教學名師,足以得見他的學習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