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輪回 新“唐家嶺”在悄然形成 一道約500米長的綠色鐵圍欄和一堆夾雜著亂磚頭、生活垃圾上飛舞著蒼蠅的的土堆,將日資超市永旺國際商城購物中心和“三村合一”的史各莊、西半壁店村、東半壁店村無聲隔離起來。“侯耀華知道吧,他生前經常就來永旺,里面光是一把3年切不鈍的菜刀就是700多元!喏,永旺旁邊,還有別墅龍城花園,里面住的也是有錢人!”村頭的黑車司機老楊指著永旺門前停的一排排汽車說。 黃昏來臨,靠近八達嶺高速的公交站頭,無數拎著各種包的年輕人從一輛輛不斷停靠的117路、206路公交車上下來,他們像小梭魚一般散向村子不同的小街,沉寂了一天的村子開始活躍起來。雖然有些發焦,路邊做燒烤生意的女販很快就賣掉了5串1元錢的烤紅腸;韓式美甲店門前的一串霓虹燈亮了起來;艾薇兒充滿節奏感的新歌響起;它的斜對面,一家起價9元錢的日用品店里,則放著張學友的《吻別》;電線桿林立的小街上,貼著辦證、駕校考試、治灰指甲,還有“早孕試紙1元1張”的小廣告…… 說話斯文的內蒙古男孩趙喆世今年大學才畢業,“如果唐家嶺不拆遷,我就搬去那里了,不過,這里其實和唐家嶺也很像。”他快速走進一家大份大盤雞面才5元錢的西北面館,里面正在回放19日晚上日本對荷蘭的世界杯小組預選賽。 26歲的小楊對史各莊充滿感情,“不然怎么會一住就是3年!”瘦瘦的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說話時湖南口音明顯。小楊大學畢業后就來了北京,在好幾家小公司做過,現在村頭租下一間30多平方米的店面將其隔為兩間,自己做起了老板。 一間改成電話吧,設有10臺電話,打長途每分鐘收費0.15元;靠街的一間則賣3G上網卡、藍牙耳機、《世界軍事》等書報,“我們是《新京報》史各莊指定銷售點,每天能賣20份!”小楊對自己店里的報紙銷量很滿意。他也出租小說書和碟片,“新到《杜拉拉升職記》”的手寫廣告貼在進店就能看到的顯眼位置。 “蟻族”去向令人關注 30歲的周蕓已有5個月身孕,她現在有些水腫,穿著拖鞋,丈夫小趙攙扶她在村頭散步。周蕓在離史各莊不到2公里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上班,月薪7000元,是村子里為數不多的“高收入者”。“我們本來想存錢在北京買房子,但是存錢的速度趕不上房價上漲速度。”來自陜西榆林的周蕓自嘲,她和丈夫都是從農村出來讀大學的,雙方家庭都沒有太多經濟實力支持他們在北京買房子。 根據北京市的規劃,今年年底,史各莊將要開通地鐵,屆時周蕓的丈夫去西直門上班也會比現在方便。“地鐵軌道鋪起來,房價也‘嗖嗖嗖’漲上去了。 ”小趙指著永旺國際購物中心附近架設起來的高架說,去年到今年,永旺的房子每平方米足足漲了1萬元。“以后孩子還有很多開支,哪里做得起‘房奴’啊! ” 唐家嶺搬遷后,“蟻族”的去向引發社會關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在城市改造過程中,不能一味對“蟻族”聚集地拆遷,而是應該建立相應的公租房,讓這些為北京發展作出貢獻的年輕人“居有其所”。西北旺鎮政府也表示,在唐家嶺的規劃中,除農民安置房外,今后還有18.8萬平方米的多功能產業用地,其中將建設不少于10萬平方米的公租房。據悉,這些公租房計劃與安置房一起將于2012年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