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會主席選舉的計票結果公布不到一分鐘,肖鐵巖的一條“圍脖”就織好了。“我已經發了消息。”他笑著告訴準備趕回去發稿的媒體記者。 不管在校內還是校外,只要在采訪現場見到肖鐵巖,記者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壓力——身為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的肖鐵巖,是圈內有名的“圍脖”高手。他的“圍脖”發布信息、表達立場、闡述觀點、交流心得、談天說地,不僅“織”得快,而且“款式”多,內容豐富,擁有一大批“粉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唯一的檢驗標準是實際效果。但實際效果好不好,往往取決于老師和同學是否‘享受’這個過程。”重慶大學黨委書記歐可平說,學校確定了“以生為本,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則和“夯實基礎,重點突破,力求實效”的工作要求,構筑全覆蓋、多交叉、立體化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體系。 重慶大學著力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發揮主渠道作用;著力加強學生黨建工作,發揮先進群體作用;著力解決學生的就業、家庭貧困等實際問題,發揮服務育人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設立了學生維權組織、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校領導與學生面對面”座談會,還貼近學生思想實際和思維方式,加強了網絡文化建設和新媒體技術的運用。 學校黨政要求,16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必須在校園網的“民主湖論壇”上輪流值班,隨時解答校園網民的問題。校黨委副書記肖鐵巖和50多名輔導員都開設了博客,并利用飛信、QQ等形式,實現師生間交流溝通的“隨時、隨地、零距離”。學校還堅持思想政治工作進學生社區,在每幢學生宿舍設立學生工作站,由輔導員入住;聘請生活老師,從思想教育、生活服務等方面促進學生成長。通過這些措施,真正實現思政教育全覆蓋。 重慶大學的各類校園文化活動,每年都接近1000場,基本上實現了“天天有活動、周周有講座、月月有演出”。其中一些活動,已經形成極具號召力的校園文化品牌。其中,持續50余年的紅歌傳唱活動,近年來每次都能吸引上萬名師生參加。文化經典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將科學理論和榮辱觀念等形象化、具體化;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創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生活情景。 將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樂、寓理于情,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作用。青年學生不僅不拒絕、不反感,而且還將其作為一種高級“享受”而表現出真誠的歡迎、喜愛甚至“癡迷”。據重慶大學校長李曉紅介紹,在最近幾年的全校“十佳最受歡迎老師”學生無記名投票中,每年都有思政教師當選。有一年的“十佳”中,竟然同時有5人是思政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