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主角為莘莘學子的畢業離散季,今年卻意外被喧賓奪主——“根叔”的走紅,把師長們的畢業寄語推成了畢業離歌中的主旋律。 “根叔”是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的昵稱,他在華中大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引爆了7700多名畢業生的集體情緒,16分鐘的畢業寄語,居然被這些年輕人的掌聲和歡呼打斷了30次。 我們知道,經歷了畢業典禮,象牙塔里的學子,就宣告成為了社會上獨立的人。在這個人生的成長儀式上,畢業生需要怎樣的送別? “根叔”的走紅告訴我們,畢業生愛聽的離歌應該有親切的音符。打動學子心的,并不是演講中“俯臥撐”、“躲貓貓”、“打醬油”、“蟻族”、“被就業”這類網言網語,而是背后“根叔”為填平代溝作出的努力。 “到底為你們做了什么?”正是“根叔”拷問自己的這種誠意,讓學生感動得淚流滿面。如果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再時髦的語言也引不起共鳴。唱給畢業生的離歌,一定要用心譜就。 81年前,胡適先生在中國公學18年級畢業典禮上的贈言,唱的是一闕質樸的離歌 “你們現在要離開母校了,我沒有什么禮物送給你們,只好送你們一句話。這一句話是:不要拋棄學問……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 77年前,朱自清先生給清華大學畢業生的畢業贈言,更像是一條條忠告 “一個大學生的畢業之感是和中小學生不同的……一面想到就要走出天真的和平的園地而踏進五花八門的新世界去,也不免有些依戀彷徨…… 堂堂的一個人若只知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或只知道自得其樂,那是沒多大意義的。至于低徊留連于不能倒流的年光,更是白費工夫。我們要冷靜地看清自己前面的路……他在大學里造成了自己,這時候該活潑潑地跳進社會里,施展起他的身手,或從小處下手,或從大處著眼,只要賣力氣干都好。” 畢業是一場話別,有離別,有懷念,也有對未來的焦慮和憧憬,自古皆然。 也許,告訴畢業生,你們將會遇到什么?你們需要準備好什么?你們該怎樣融入世態萬象的社會?是最有價值的贈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