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離校日,大學校園里彌漫著希望與失望混雜、懷舊與懷恨交加的青春情緒。有人在電線桿子上把酒瓶子砸碎,有人在夜深人靜之際痛哭,有人在校園里默默地走,一圈又一圈。 北航2010屆畢業生的表達與眾不同,他們在陽臺上掛出床單、被子,上書原創標語,以抒發離校心情。有人掛出的標語是:“在北航307,灑家這輩子也值了”,他隔壁掛出的則是:“每一個仰望星空的北航學子,上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據《新京報》報道) 我并不想提倡什么文明離校的調調,畢業生已經是成年人,他們不用人來教訓,也不應該在這最后的日子里被規訓。我想,在床單上寫出標語的青年,他們在用一種有想象力也有溫情的方式,面對即將到來的未來歲月。而這種想象力與溫情中,洋溢著的是樂觀與自信。 是的,未來歲月必定將歷經艱辛,但只要不失去自信與樂觀,這一切在最后都會變成甜蜜的人生經歷。不要害怕多年來居高不下的高校畢業生失業率,不要害怕淪為“蟻族”,唯一害怕的只是失去自我,失去曾經有的干凈與熱情。 對絕大多數積極的人而言,失業只是臨時證件,而非烙刻終身的印記。就算終身失業又有什么關系呢?馬克思的一生中失業的時間遠比就業的時間長,但他依舊成為一個偉大人物。 至于蟻族,實際上是一個不成立的詞,它帶著旁觀者居高臨下的傲慢,充斥著一元功利主義的庸俗價值觀。我的朋友王力,一個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曾如此表達對這個詞的不屑:“我2009年畢業的時候,住在辦公室里,一個月伙食費300塊錢,我從來沒覺得自己過得可悲”。 一個年輕人只要能夠確定自己現在是有價值的,而且未來會更有價值,那他即使吃的跟螞蟻一樣少,也并不卑微;一個年輕人只要堅持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在堅持中將自己的能力極限不斷打破,那么即使他的力氣只有微風一樣輕,也是個強者。 離校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確定價值,確定堅持就夠了。然后可以盡情做一個感情動物,高聲朗誦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里感人至深的話,讓我們上路:“第一要真誠,其次要善良,最后要我們永不相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