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12日,我校人文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圍繞“人文地鐵”主題開展了一系列關于地鐵文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小隊在地鐵站的送微笑志愿服務、對不同站點的乘客發放調查問卷、實際走訪新線站點周邊的不同群體、收集他們對地鐵的寄語、實際調查各個站點的特色文化建設等活動,不僅將大學生的人文關懷送給了每一位乘客,而且通過與群眾面對面,他們傾聽了民聲、了解了民意,進而為南京人文地鐵的發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 微笑服務 溫暖你我 自7月6日以來,隊員們秉承“服務一名乘客,回贈一次微笑”的理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服務工作。雖然工作僅僅是在進出站口的閘機處負責疏導乘客,解答問題;在自動售票機處幫乘客買票,但他們能夠始終熱情飽滿,不斷追求進步。 為了能夠在8點半準時到達鼓樓站,隊員們每天都要7點之前起床,從江寧校區出發;為了能夠更好的服務乘客,他們常在客流量少的時候補習“地理知識”,通過查看指示牌,詢問工作人員,熟記各個出口分別指向的地點;反復查記一號線、二號線、一號線南延線的各個站點,熟悉不同站點的售票價格。8天的志愿服務,他們收獲了對自我的鍛煉、收獲了乘客滿意的微笑。隊員們還將自己在服務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乘客的意見和建議作了系統的匯總和整理,制作了一份志愿服務反饋材料,并準備將其呈現給南京地鐵相關部門。 問卷調查 傳遞民聲 作為實踐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問卷是實踐團隊從一開始就著手開展的工作。在正式實踐活動開展之前實踐團隊已對南京地鐵的資料作了較為詳細的搜集,并設計了調查問卷。從7月4日開始,實踐小隊在開展微笑服務的同時,還走訪了多個地鐵站點發放調查問卷。截止到目前已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7份。對于這份調查問卷,很多乘客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認真的填寫了問卷。實踐小隊對乘客們的反饋意見作了積極地整理,現在已經將回收的問卷做了系統的量化分析,并將制作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問卷分析材料。 實際走訪 傳遞民聲 通過對不同群體(學生、教師、專家學者、白領、工人、老年人等)的采訪,實踐團隊基本掌握了當前群眾對人文地鐵的認知情況,收集了很多對人文地鐵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為團隊最終的成果呈現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使得實踐團隊真正體現了傳遞民聲的作用。 訪談工作是在志愿服務工作的休整期也就是9日和10日進行的。實踐小隊主要選取了5個點進行訪談:江寧區體育公園、明故宮校區、仙林大學城、勝太路、江寧校區。大部分訪談都得到了預期的效果。雖然短短十多天的實踐活動與志愿服務還遠不能全面的反映人文地鐵的現狀,詮釋人文地鐵的內涵,但是隊員們通過與“人文地鐵”十多天的接觸,潛移默化間形成了一種意識、一種責任,讓陽光照進地鐵,南航人、人文人一直在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