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臺灣立法機構通過了大陸學生赴臺求學的三項法案,這些法案在允許大陸學生赴臺求學的同時還包含多項限制條款,此事在海峽兩岸引起強烈反響,人們在肯定這三項法案惠及兩岸學子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提出批評與質疑。 本次通過的三項法案分別為有關大陸學生赴臺求學的“大學法”、“專科學校法”和“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簡稱“陸生三法”。三項法案還包含多項限制,諸如限制承認大陸高校醫事學歷;大陸學生不得報考臺灣高校“機密相關系所”、不得參加公職考試;根據通過的附帶決議,大陸學生在臺就讀期間不能編列獎助學金、不能打工、不能在校內外從事專職或兼職工作等。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和平認為:“我覺得主要是這里面附帶了對陸生、臺生都非常不利,不符合潮流,甚至不太人道的‘一限二不’條款。盡管如此,‘陸生三法’修正案通過以后,將會促進兩岸教育與生源的交流,讓大陸學生可以歷史性地跨入島內接受高等教育,帶來的將是兩岸在教育、學術、文化與價值觀念領域的全面交流。可以為兩岸各自培養出一批胸懷大陸的臺灣籍人才,或者是真正理解臺灣的大陸籍人才,他們將成為未來解決兩岸問題的中堅力量。”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張寶榮女士認為,這種開放與限制并存的矛盾做法不利于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也不利于兩岸高等教育的正常互動。她說:“臺灣當局實施的是一種有限制的漸進式的大陸學歷承認和臺灣高校向大陸招生政策。臺灣高校目前最缺的是生源,但是由于對赴臺陸生數量進行了限制,顯然無法滿足臺灣高校生源不足這樣的需求。另外,臺灣當局對陸生就職以及兼職進行限制,也會大大降低對大陸學生的吸引力。” 8月24日,臺灣中時集團《旺報》刊發社評《陸生三法的重大缺憾》,文章認為,“陸生三法” 的限制條款有嚴重歧視性。臺灣對優秀大陸學生采取防堵做法,在人才競爭戰上已經輸在起跑點。對比大陸正不斷釋放各種優惠條件給臺灣學生,日后出現臺灣對大陸的單方向、大規模人才流失,也并非危言聳聽。 修正后“陸生三法”包含不采認大陸高校醫事學歷的規定,引起就讀大陸高校臺灣學生強烈不滿,他們甚至表示要運用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利益。福建省社科院吳能遠研究員認為:“一個原因是臺灣醫學界勢力比較大,形成一個龐大的、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不愿意它的既得利益受到稀釋。第二個原因跟意識形態有關,也就是對大陸的醫事教育有歧視,當然對于臺生來說這是非常不公平的,根據臺灣方面的一些民意代表和一些評論認為,很可能學生的行動最終會勝訴。” 8月19日,就在“陸生三法”通過當天,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楊毅曾指出,“陸生三法”能夠通過并實施,對兩岸來說是一件好事,希望臺灣方面充分維護赴臺就讀陸生的正當權益,不應該有歧視性的待遇。相信兩岸各界的努力,未來將會使這一系列法案真正惠及交流合作和人才交流。 針對臺灣方面決定部分承認大陸學歷,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學習的消息,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20日表示,希望臺灣有關方面做好規劃,拿出具有吸引力的高校和專業提供給大陸學生,并采取切實措施保障赴臺學習的大陸學生的正當權益,為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