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開學在即,“金秋助學”成為時令熱詞。近日,有媒體濃墨重彩報道了鄭州等市慈善助學的情況,新聞文字簡約,然而3張大幅照片非常醒目:受助學子上臺領取助學金,民營企業家為寒門學子背上書包,背景是學子家房屋斑駁龜裂的黃土墻……三名學子均以燦爛笑容面對鏡頭。 “金秋助學”無疑使那些陷入困境中的學子重新插上夢想的翅膀,乃善莫大焉!然而,貧窮不是一件光榮的事,貧窮會讓人自卑,尤其在以財富作為成功標簽的時代。寒門學子,由于害羞、自卑及本能的自尊心,他們大都不愿意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的貧窮———在某種意義上說,貧窮是一種隱私,誰愿意把自己的隱私公示于眾呢?所以,我懷疑那三名學子的燦爛笑容是“被燦爛”。 也許捐資者欲樹立良好形象,也許舉辦方出于好心,以此喚起社會更多的愛心,但還有什么比保護人的自尊更重要呢?無論舉辦方還是捐資者,只要更多地站在受助者立場考慮,就會以“但行好事”之淡定心態,將好事辦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