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司司長:大力提高民族教育辦學水平
發布時間:2010-09-26瀏覽次數:990發布者:系統管理員來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聞網
深入貫徹教育規劃綱要,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加快民族教育內涵質量發展,到2020年,民族教育的整體發展基本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發展水平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教育規劃綱要的頒布,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現就民族教育工作如何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的思路和政策措施談幾點認識。
一、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加快民族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目標和思路
1.基本目標。到2015年,基本形成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的保障機制;到2020年,民族教育的整體發展基本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發展水平;高中階段職業教育得到大力加強和發展;民族地區雙語教育得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民族團結教育得到普遍開展和大力加強;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區高等學校的教學水平、科研以及為當地發展服務的能力得到提高;教育對口支援和依托內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工作得到加強和擴展;社會力量在民族地區辦學得到有效支持;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2.基本思路。在民族教育工作中深入貫徹教育規劃綱要,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加快民族教育內涵質量發展。具體內容:統籌民族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民族教育數量規模與內涵質量協調發展;統籌民族教育德育、智育等基本要素協調發展;統籌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師協調發展;統籌協調民族教育必備辦學條件建設;統籌民族地區城鄉教育協調發展;統籌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統籌民族教育培養合格人才與社會就業工作。
二、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推進民族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
1.進一步深化機制體制改革,促進民族教育持續發展。推進辦學機制、體制改革,改變民族教育存在的各種不利局面。鼓勵和支持民族地區社會力量設校辦學;民辦教育機構及其教職員工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待遇;建立教師定期服務的協議管理制度和各種激勵機制;建立由辦學主體投保的教師待遇保障制度;鼓勵教職員工在內地與民族地區、公辦與民辦教育機構間自由擇業;鼓勵和支持各少數民族群眾自費送子女到內地求學就讀;統籌配置國家和社會資源,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培育;引導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資源投入效益。
2.大力鞏固提高“兩基”成果,統籌和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認真落實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在整個民族教育中“重中之重”的地位。
根據人才結構適度發展普通高中;加快高中階段職業教育發展;定點扶持建設一批民族文化工藝中等職業學校和專業;支持建好邊境縣國門學校;進一步支持辦好民族院校,統籌調整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區高等院校專業和人才培養類型結構;重視和加強幼兒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3.加強科學規劃,大力推進雙語教育。以培養“民漢兼通”,具有一定外語基礎、適應民族地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建設者為基本目標,以深化教學改革及加強教師和教學資源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雙語教育工作。引入遠程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民語、漢語和外語教學資源開發建設,改善雙語教學的辦學條件;建立和健全雙語教育的評價辦法和督導制度。
4.統籌規劃,分步分層次推進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根據《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以加強黨和國家民族宗教政策為重點,以促進包括漢族在內的各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充分交流為基本內容,以培養各民族學生形成平等互助、團結統一、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價值觀以及全面增強各民族學生的相互認同意識、相互信任意識、共同的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為根本目的,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積極推進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5.大力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進一步提高民族教育的現代化水平。重點加強和完善以校校通、班班通為重點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建設,健全縣級遠程教學點和鄉級多媒體、數據收視點,推進校園網或局域網建設,加強教師和管理人員培訓;成立專門機構,組織開發各種教學課件庫、素材庫。
6.深化師范教育改革,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加快民族教育內涵發展的關鍵。建立教師培養培訓供給有效機制;重點扶持民族地區實施免費師范教育;創新民族地區師范院校在教師培養、質量監測方面與定向地區建立服務責任機制;開設國家民族理論和政策教育師范專業,培養民族理論政策課教師;支持民族地區、農牧區學校建設教師周轉房;建立艱苦地區和薄弱學校任教的崗位津貼和績效管理制度。
7.努力完善在內地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有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在內地各級學校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工作力度。加大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實施力度;建立若干預科培養點;擴大民族預科招生規模,招生重點向培養雙語型、雙師型教師和緊缺人才傾斜;積極籌備在內地創辦民族班、民族預科班的工作;進一步辦好內地西藏班和內地新疆高中班;將雙語書法和中華傳統武術作為必修課引入內地各類民族班;建立和健全維護內地各級各類民族班、校穩定的長效機制。
8.加大政策投入,進一步增強民族地區智力資源開發能力。加大骨干教師培養、公派留學生計劃等項目對民族地區及其高校的傾斜力度;對民族地區高校和民族院校學位授予點給予政策扶持;加大農業、畜牧業、草原環保等科技和學科建設項目對民族地區高校的傾斜力度;對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和特色醫學的研發項目給予支持;支持我國邊疆、邊境地區高校加強與其他國家間的教育、學術交流;支持辦好民族地區高校面向周邊國家和地區需要設置的各類專業。
9.積極調動內地力量,進一步加大對民族教育的支援力度。派遣優秀教師定期執教、幫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辦學經驗交流等各項工作,兼顧做好貧困生資助、圖書和儀器設備的支援及對口辦學等各項工作。實施民族地區師范院校、教育學院與內地省、直轄市對口幫扶共建計劃,深化教學改革,在加強學科和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教育教學科研能力、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