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0月11日,“嫦娥二號”衛星已經完成了三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高度100公里的圓形環月軌道。在“嫦娥二號”衛星發射升空直至成功入軌執行各項任務期間,航天學院結合專業學科特色,以“嫦娥二號”探月衛星成功發射為契機,組織了全院學生開展“表達能力提升行動”活動。 培養“想說”的意識:10月1日發射當天,學院副院長王志瑾教授親臨學校為學生組織的發射觀看現場,為學生解密“嫦娥二號”,她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航空航天概論課”,她在授課中引導學生在課堂內要積極思考、勇于表達,在課堂外要敢于質疑、勤于思辨。 創造“敢說”的機會:“嫦娥二號”發射當時,江蘇衛視、江蘇教育電視臺、南京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紛紛采訪航天學院學生,攝像機前他們沒有羞澀,真情實感表達著自己對“嫦娥二號”升空的喜悅之情。大二學生孫冬陽在接受南京電視臺采訪時說到:“此刻我內心非常激動和自豪,做為南航人、航天學子,卻更多的感受到一種責任,這種責任必將激勵著我繼續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學習航天知識,以后才能服務祖國、服務航天事業。” 啟發“要說”的思想:“說”的內容來源于“思想”,航天學院大二學生張李以航天人、南航人為己任,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嫦娥二號”升空之際創作了一幅對聯,南京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12點南京新聞”對他和他的對聯進行了專門采訪。(對聯內容如下:“上聯:火鳳還巢,驚起白龍三萬丈,怒刺朗朗星漢,入閶闔,訪天宮,邀嫦娥,需指目看,看浩瀚蒼穹,可喜,可喜,喜華夏文明令金烏遜顏色。下聯:青螺吻泥,撼落瓊樓八千尋,笑傲灼灼乾坤,及蓬萊,觀酒泉,泛神舟,宜拱手望,望廣袤晴空,當慶,當慶, 慶炎黃子孫和玉兔同光輝。橫批:航我中華。”) 鍛煉“能說”的本領:思辨是最為有效的鍛煉環節。航天學院從9月25日籌備慶祝“嫦娥二號”發射活動開始,結合“嫦娥二號”在各個階段的任務完成情況和“嫦娥二號”背后的故事,在全院學生中開展“五說”活動,通過黨支部會議、月講評、年級會、團支部民主生活會、頭腦風暴會等各種類型的學生群體活動,讓學生們在“說”中思考、“說”中辨析、“說”中辯論、“說”中總結。 提升“會說”的水平:在“表達能力提升行動”的后期,航天學院期望能夠實現所有學生的“想說、敢說、要說、能說、會說”,同時挖掘一批具有一定“會說”水平的青年學生,逐步提升全體學生表達能力的水平。 表達能力提升工程為航天學院學生的“想說、敢說、要說、能說、會說”提供了優質的平臺,“嫦娥二號”的成功升空和任務執行為航天學院學生的“五說”活動創造了最為有利和有效地實踐機會。航天學院將繼續結合特色,為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提供場所、創造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