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大一學生徐漢彬是個“旅行達人”,15歲時,他就開始獨自遠行。在馬路邊豎起大拇指,厚著臉皮跟司機搭訕,坐著順風車到達下一個目的地……靠著這樣的方式,徐漢彬走過大大小小的城市,看過雄奇瑰麗的風景。一路上,陪伴他的,除了美景,還有重重困難。這兩天,南航大官方微信推出了徐漢彬的故事。在很多人眼中,這個19歲青年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 1996年出生的徐漢彬,成都人。還在上初中時,一部名為《搭車去柏林》的紀錄片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時,“背包夢”便悄然落到了這個少年的心中。 高一暑假,徐漢彬將這個想法告訴了父母,已經工作的表哥當時也要外出旅行,在征得爸媽的同意后,兩人便欣然踏上旅途。從成都到重慶,再到湖南懷化,哥倆一路十分順利。然而,接下來的行程,二人產生了分歧,“我想去桂林,我哥卻準備直接去深圳。”當時,徐漢彬的腦中蹦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不如我們分開走。”兩人于是分開前行。因為怕父母擔心,徐漢彬設置了呼叫轉移,“只要爸媽打電話過來,都是表哥接,表明我們兩人還在一起。”沒有了父母的壓力,一個人的旅程顯得更為瀟灑,桂林、杭州、濟南、北京……徐漢彬一口氣走了七八個城市。回到家中,他選擇向父母坦白,“他們一開始都覺得不可能,直到看到一路上的照片,才相信。” 有了一次成功的經驗,父母對徐漢彬獨自外出旅行放心了不少。2013年暑假,這個少年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走318國道,去西藏。背上必備物品和戶外用具,挎著心愛的相機,徐漢彬向著拉薩出發。這一次,除了短程的徒步,他都選擇搭車,三輪車的后座、大卡車的車廂、當地警察的公車……只要可以坐人,徐漢彬都會厚著臉皮跟司機搭訕。一路上,好心人的援助令他備感溫暖,但幾次驚險的歷程,現在想來他還會后怕。有一次,徐漢彬搭車途經川藏公路通麥大橋,“旁邊的驢友說了一句‘這個橋怎么像要塌了一樣’,當時我和司機都說不可能,沒想到晚上,橋真的塌了。”徐漢彬回憶,第二天,大橋垮塌的事情上了頭條,新聞中說,除了一輛貨車,還有兩名徒步進藏的游客失蹤。那天,他的電話被打爆了,“第一次與死亡那么近,謝天謝地,我還活著。” 每逢寒暑假,徐漢彬都會背包去旅行,每一次短則十幾天,長則一個多月。到現在,他的足跡已經遍布大江南北。從15歲到19歲,徐漢彬去過將近20個省份,累積行程超過2萬公里。 說起旅途上的故事,他總是滔滔不絕,身邊同學也樂于傾聽。不僅如此,大家還經常向他“取經”,“不少人對背包旅行很向往,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以后把我帶上’。”徐漢彬說,自己很喜歡與人分享一路上的喜怒哀樂,旅途中的美照,他總會第一時間傳到網上,同時也會分享一些旅行攻略。 前兩天,徐漢彬將這些經歷發到了南航學生會官方微信上,除了展示旅途中美好的一面,他還負責任地提醒大家,“這其實是一項非常危險的活動。”出行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如果沒有背包經驗,不要擅自挑戰川藏等有危險的線路。旅途中,最好找個搭檔相互照顧。 現代快報原文鏈接:http://kb.dsqq.cn/html/2015-04/06/content_39220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