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寧托樂嘉1樓,我要將一份外賣送到南航東區。”當商家在手機上發出這個信息后,只要一兩秒,手機上就會跳出“某某快遞員馬上來取快遞”的字樣,并附有快遞員真實的頭像和聯絡方式,和時下流行的打車軟件非常相似。用“滴滴打車”的模式送外賣,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兩個小伙子想出的新點子。 “配送是不少餐飲商家的一個痛點。” 阮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大四學生,大二就開始創業的他搭建過拼車、跳蚤市場、校園活動等多個網絡平臺,還曾在2013年8月參加南京市青年大學生創業大賽,成功拿下一等獎,獲得紫金創投的20萬元獎金。在長期做電子商務的過程中,他和學長張小龍發現了這個商機。 阮磊介紹,商家養一個配送員,要投入電瓶車、保溫箱等硬件,每個月的成本至少4000元,而外賣的量其實很不固定,有時忙有時閑。“從整體上講,外賣人員成本高、流動性大,一個商家一天100單至少需要3個配送員,每月投入的成本至少是12000元,很不劃算。” 他們測算,如果組建專業的配送平臺,一個配送員可順路接很多單外賣,10個商家只需要12個配送員。如果一單外賣的配送成本是7元,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壓縮到3至5元,相當于一半。 這個創意得到了學校的肯定。在學校的幫助下,他們成功向南京銀行申請到30萬元的創業貸款,成立了“微距離配送”公司“邦跑跑”。 最初,他們招來的配送員因為是全職,“沒單時也要養著”,公司根本就是倒賠錢。 配送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能否利用身邊的閑散人員,讓他們干一單拿一單的錢?比如學生,白天沒課時可以送幾單賺點生活費;小店老板,店鋪不忙的時候也可以跑兩單賺點零花錢。受“滴滴打車”的啟發,“讓商戶周邊閑散人員在第一時間內搶單,完成配送”的想法逐漸在他倆的腦子里成型。 利用兼職配送員的想法實施起來不困難,只要在配送平臺登記即可,可是,開發的軟件要想具有“搶單”功能,對于沒有雄厚資本的大學生來說,不是易事。 “我們最初請的是兼職外包,許諾給人家股份??墒?,人家只干了很短的時間,就‘拋棄’了我們。” 張小龍說,于是他們改變思路,在南航校內“招兵買馬”組建了一支在校生的技術團隊。先后做了3個版本,才有了現在用著比較順手的軟件。“在3公里范圍內,只要用戶發起需求,‘邦跑跑’的配送人員會第一時間成功搶單,這種搶單速度和‘滴滴打車’有的一拼,配送效率更高。” 據介紹,目前僅在南航江寧校區及周圍的托樂嘉商圈,和他們合作的商家已有二三十家,兼職配送員30多人。南航明故宮校區、南林、珠江路周邊的商戶40多家,配送人員50多個。托樂嘉周圍的30多個配送員中一半是在校大學生,另外還有小店老板、工廠工人、洋快餐的配送人員,都是兼職,每天的收入都能在200元左右。 張小龍說,現在他們每天能接到1000—3000單業務,而他估算,南京每天有數萬的外賣配送需求,高峰期甚至能達到10萬到20萬,“市場前景非常可觀。而且,‘邦跑跑’未來還能解決用戶發起的多樣需求,比如買一個電飯鍋,淘寶上最快第二天才能到,周圍的超市有可是沒人送。我們可以幫你去買,一個小時送貨上門。”接下來,張府園、新街口、三牌樓、孝陵衛、夫子廟等地區的商戶是他們的主攻目標。 南京日報原文鏈接: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5-04/10/content_15219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