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當頭,伸出援手彌足珍貴。不管是滿目創意的加德滿都,還是萬里之外的南京,一位位陌生或熟悉的人,為這場災難盡著自己的力。 在南京的尼泊爾人,地震讓他們團結在一起了。他們有人湊錢為家中遇難的同學買回家的機票,還有人建立了“幫助尼泊爾”微信群,商討如何幫助家鄉。
同學家人遇難 南航留學生為他湊錢買機票
無法統計,南京到底有多少尼泊爾人,但是地震讓他們團結在一起。他們中有留學生、有老師、有廚師還有在其他企業工作的“白領”。 憑借著有限的中文,來自尼泊爾的尤晉福,和記者描述了“提心吊膽”的時刻。這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大三留學生,家鄉就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地震發生后,由于通訊中斷,他并沒能在第一時間同家人取得聯系,“25號那天電話很難打通,心里很著急,昨天上午才和家人聯系上,他們都沒事,我才放心 。”尤晉福告訴記者,他的家人說地震時電視機從柜子上掉下來,后來發現房屋也受損了,比較幸運的是家人都沒受傷,“家人現在都住在外面的草地上,因為擔心再發生地震,都不敢回去。” 今年大四的尼泊爾留學生Reighn告訴記者,在南航就讀的尼泊爾留學生有約60人, 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家鄉的消息。不過,他的家人非常幸運。“我父母在10天前來到南京看望我,算是躲過了一劫。”Reighn說,在博卡拉的家中還有一個哥哥,所幸目前安然無恙,“只是房屋前的橋梁斷了,大家出行都很困難了 。” 然而他的同學格爾卻沒那么幸運。“我們得知格爾的父親在地震中不幸遇難,但是我們沒敢告訴他事情真相。”Reighn和他另外兩個同學湊了3000多元,給格爾買了今天早上南京經昆明飛加德滿都特里布胡凡機場的機票,“我們只是告訴他他的父親受傷住進了醫院,叫他趕緊回去看看,現在我們唯一的希望是航班能夠正常。”在昨天由于余震,國內往返加德滿都之間的航班并不順暢。 據南航的留學生輔導員管婧介紹,地震發生后,學校里所有的尼泊爾留學生組建了一個名為“幫助尼泊爾”的微信群,隨后在校的中國學生以及其他國家學生都紛紛加入,共同討論如何幫助尼泊爾渡過難關。“在江寧校區,學生們自發組織了募捐活動。” 管婧說,同學們捐款捐物,都想表達自己的愛心。“活動結束后,學校會與大使館聯系 ,希望由他們轉交給災區的人。” 來自肯尼亞的留學生蘭加特是此次募捐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因為他的中文水平較好 ,主動做起了募捐活動宣傳工作,他還希望通過本報發出呼吁,“希望所有關心尼泊爾的南京人同我們一起,為災區的人們加油,祈禱他們能夠渡過難關。”
在尼泊爾的成都人 自家面館免費發放食物
四川成都人李亮在加德滿都開了一家“中華面館”。地震發生后,李亮面館正常營業,煮了熱騰騰的稀飯和豆漿,用藍色的容器裝好放在店門前,免費提供給過路人。“尼泊爾加德滿都地震了,比汶川地震震感還強。”地震發生的下午,李亮發出一條朋友圈消息。 李亮今年38歲,2012年起他在加德滿都開了一家“中華面館”,經營至今。地震發生后,不少在尼華人趕到面館做起了義工,相互幫助。對于免費發放熱粥豆漿一事,李亮覺得并不值得一提,“我們中華面館賺的錢本來就是用于公益事業的,地震后發粥是我們分內的事。” 另外,在向民眾發放熱粥同時,李亮不停地在聯系救援的事情。據悉,他是中國登山協會的成員,負責尼泊爾華人高山探險,登山救援工作。 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在北京,沒有親歷。這次在加德滿都地震后,他幾乎一刻都沒有停歇下來,不停地通過所有能用的方式聯系 ,有空的時刻,就在朋友圈報平安,報進展。
原因剖析 尼泊爾地震損失緣何嚴重?
尼泊爾此次發生的8.1級地震,是當地80多年來遭遇最嚴重的地震,那么原因何在? 首先尼泊爾位于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區,而這里是全球地質活動最頻繁的地區之一。雖然地震頻繁,但先前地震沒有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部分原因是震級不高,破壞性不大。 眾所周知,地震震級相差一級,所代表的地震強度差別巨大。全球多家權威機構測定的結果顯示,這次尼泊爾地震震級介乎7.8級和8.1級之間,震源深度介乎11公里和20公里之間,屬于淺源強震,地面震感非常強烈。 這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震中靠近尼泊爾人口最稠密的首都加德滿都,而當地房屋抗震性普遍較差,難以抵御如此級別的強震。 地震造成的災害,會因建筑狀況與人口的不同而有差異,美國地質調查所地震學家華爾德說,若同樣規模的強震侵襲美國加州,每100萬人會有10至30人喪命,但在尼泊爾,可能會有1000人死亡,在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地,甚至可能造成多達1萬人死亡。 而且當地人有一個傳統,就是子女繼承父母遺產中的房產時,需要把現有房子平分。也就是說,在本來就不算牢固的建筑內打隔斷。為了增加居住空間,人們還私自加建樓層。這些“違章建筑”實際上削弱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地震發生后的4小時內,至少發生14次4級以上余震,其中有一次震級達6.6級。英國開放大學地質學教授戴維·羅瑟里說,盡管余震的破壞力遠低于先前強震,但當地不少沒有完全損毀的房屋結構已遭破壞,很可能在余震中發生坍塌,釀成二次傷亡。 這次強烈地震引發珠穆朗瑪峰雪崩,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尼泊爾不少村莊附近山勢險峻,很可能在山體滑坡中遭到侵蝕,即使沒有受損,也可能面臨與外界隔離的境地。這種情況意味著,不少偏遠地區的死傷情況可能要經過較長時間才會傳遞到尼泊爾當局,最終死傷人數可能進一步上升。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研究員表示,兩次7級強余震的發生是正常情況。一個8級左右地震的強余震活動持續幾個月都有可能。尼泊爾包括我國西藏受災地區的群眾未來一段時間仍需防范較強余震發生。
噩夢成真 一周前地震學家曾預言地震
美聯社報道,僅僅一周前,國際非政府組織“地震無國界”召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50名地震學家和社會學家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開會,討論如何讓人口密度高、建筑缺乏抗震設計的加德滿都更好地為可能發生的大地震做好準備。 1934年,一場8.0級地震襲擊尼泊爾,加德滿都幾乎被夷為平地。地震學家擔心災難重演。他們知道自己在同時間賽跑,但不知道他們擔心的情況何時發生。 “有點像噩夢,遲早會發生,”英國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主任詹姆斯·杰克遜說,“從物理學和地理學上說,(25日)發生的事情完全在我們預料之中。”然而,杰克遜沒有料到,這場大地震來得這么快。這名“地震無國界”組織主要成員說,他曾到過地震發生的區域,“我當時就想,那里會有麻煩”。 “地質災害國際”東南亞事務協調員哈里·吉說,尼泊爾人知道加德滿都面臨這種問題,“但不知道從何著手,如何著手”。
東方衛報原文鏈接:http://dfwb.njnews.cn/html/2015-04/27/content_178579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