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回顧十五次黨代會以來,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各方面改革發展成就,提振精氣神,助力“雙一流”,為校第十六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營造氛圍,黨委宣傳部推出“砥礪奮進的六年”大型專欄,系統展示各部門、各學院六年來的工作成績。
【砥礪奮進的六年·人才培養篇】
多措并舉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十五次黨代會以來,我校研究生教育始終堅持“三個為本、三個促進”的辦學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按照“創新能力強、實踐能力強、國際視野廣、文化素質高”的研究生培養目標,通過改革研究生培養體系,優化資源配置,完善質量保障和監督體系,推進文化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多年來,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
強化過程管理,構建全方位質量保證體系
研究生教育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逐步實現從規模化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的轉變,初步構建了包含多元化優質生源選拔、規范化培養過程監督和高標準學位論文審核等全過程的研究生質量保證體系,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逐年提高,創新性學術成果不斷涌現。在招生方面,出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收博士生“申請考核制”招生辦法(試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全日制研究生碩博連讀實施辦法》辦法,豐富生源選拔途徑;在培養方面,加強對研究生的分類指導,成立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出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級學科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工作條例》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委員會工作條例》等文件,規范培養流程,完善相關制度,定期召開研究生督導組會議,加強對研究生課堂教學質量管理和培養過程質量的有效監控。在學位方面,構建多元化、高標準的考核指導要求,修訂《博士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有關規定》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學位論文隱名評審實施辦法》激發學生科研創新的內在動力。
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優化生源結構,改革研究生招生計劃管理
研究生生源質量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前提和基礎,2016年,學校啟動優質生源工程,通過統一宣講、綜合考核、提前選拔以及新媒體傳播等方式,優化生源結構,穩步提高生源質量;學校錄取的碩士生中來自“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生源比例穩步攀升,由2012年的55%提高到2017年的60%,錄取985高校生源持續增加,2017年錄取來自985高校的生源總數達到259人,創歷史最高。打破傳統的資源分配方式,構建以質量和績效為先導,以促進學科建設和創新研究為目標,統籌國家和學校發展戰略的招生指標動態分配機制,推動招生計劃向利于“雙一流”建設的教育質量高、人才培養績效好的專業和導師傾斜,促進研究生教育資源分配的合理化與科學化。
明確導師責權,進一步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全面實行新聘導師上崗培訓、強化導師的崗位意識、建立能進能出的導師調整機制、增強導師隊伍的活力、動力和創造力,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2014年起實施《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動態管理辦法(試行)》、分類別、分學科明確研究生導師的科研水平和成果要求,并對導師的道德紅線做出了明確的限定。對未達到導師招生資格的,暫停招生。六年來,研究生院邀請多名院士、教學名師等對新聘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進行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課程培訓,不斷提高導師隊伍的指導水平。
開展研究生指導教師培訓
優化結構布局,實現學位授權點的動態調整
圍繞學科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優化學科布局,凝練方向,搶抓機遇,成為首批新增列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29所高校之一。主動適應學術自身和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打破學位授權點的終身制,引入并逐漸完善學位點動態調整機制,出臺《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實施辦法》,統籌博士點與碩士點,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評估。自主撤銷不適應社會需求的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4個,碩士學位專業授權點5個,人才培養的學科結構和類型布局進一步優化;出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方案》,自主安排評估時間和進度,明確評估內容和方式,逐步實現評價導向從“重科研”向重“人才培養質量”的轉變。
推進培養方案改革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優化研究生培養方案,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體系建設;出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案總則》,構建以鼓勵創新能力培養的分級、分類、分型的課程體系;鼓勵多學科交叉培養,依托優勢學科和行業特色,出臺跨學科和學院的“飛行器設計、制造與控制研究生協同創新基地”協同培養方案。
突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特點,發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總則》強化專業實踐環節的地位與作用。六年來,學校共建有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600多個,并于今年首次獲批“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稱號;獲批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195個,其中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工作站9個。此外,在江蘇省專業學位改革任務督查工作中,我校《充分利用省研究生工作站平臺,培養工程領域專業碩士》項目獲得A等最高等級。
李培根院士參觀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天奇工作站在站研究生項目
2016年我校3家工作站獲評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工作站
課程之外,以激發創新活力,引導創新行為,提高創新能力為目標,搭建創新平臺,實施了“博士學位論文創新與創優基金”、“研究生創新基地(實驗室)開放基金”等創新項目,舉辦“臨近空間杯”博士生科技創新大賽、“天宮杯”研究生創新實驗競賽等多項有影響力的研究生科創賽事。六年來,共投入1500余萬元支持4000余名博士、碩士研究生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和創新探索研究。
第五屆“臨近空間杯”博士生科技創新獎終評答辯
第五屆天宮杯創新實驗競賽
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國際化教育戰略水平
全面推行研究生國際化教育水平,不斷優化專業、深化課程設置改革,加強國際化專業及課程建設,2016年全校的研究生國際化課程(含留學研究生課程)已達230門,涉及到全校的21個一級學科、2個二級學科和6個專業學位領域的1252名學生,超過年入學人數的50%。持續加強對外合作和交流,我校每年投入390萬元組織實施博士生短期出國訪學計劃、研究生參加國(境)外國際學術會議資助計劃和研究生國際學術論壇。從2012年起,共資助500人次研究生在世界各地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研究生公派出國人數不斷攀升,僅今年上半年我校已有78名研究生獲批資助,超額完成國家留學基金委下達的全年公派任務指標,創歷史新高。從2013年起舉辦的研究生國際學術會議,迄今為止共吸引來自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等30余個國家、40余所高校的700多名研究生參會,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第五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國際學術會議舉行
學生受資助參加國際自動控制聯合(IFAC)學術大會
學生在多倫多大學短期訪學(受資助學生為第二排右二)
推進素質教育,構筑核心價值觀教育平臺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通過喜聞樂見的文化教育方式和內容,搭建研究生文化素質教育平臺,開展立體式、全程化、多渠道的研究生文化素質教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如從研究生入學到畢業開展全過程的主題教育,引導學生愛校榮校;開展研究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研究生骨干培訓計劃”,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成功舉辦四屆的研究生音樂情景劇大賽,提升學生整體的藝術修養和人文素養;通過院長論壇、研究生學術論壇以及“良師益友——我最喜愛的導師”評選等系列學術活動以學術道德和科學精神教育強化立德樹人目標。
2017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回顧過去,我校研究生人才培養取得累累碩果,南航研究生教育獲得省部級教育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研究生中涌現出一大批素質高、能力強、視野寬、學術卓越的先進典型,如2011級博士生劉長青于2016年作為第三署名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0級博士生申來法,獲得“第九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2011級博士生殷俊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影響因子35.267), Nature Communicaitons(影響因子11.329)和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3.779)等高水平國際期刊發表9篇SCI論文;2014年,“長空新概念”無人機創新團隊獲得全國首批“小平科技創新團隊”;2016年,2015級碩士生黃鳴陽獲得“第十一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六年來,我校先后獲得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4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92篇,另獲全國航空宇航學科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篇,全國力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篇,上銀全國優秀機械博士學位論文獎5篇 ;先后有198支研究生團隊646人次在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大賽、未來飛行器設計大賽、全國研究生電子競賽等國家一級賽事中獲得獎項。2016年,我校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總成績位列全國高校第九,工信部高校第一,并連續五年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
2011級博士生劉長青于2016年作為第三署名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申來法獲得第九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2015級碩士生黃鳴陽獲得“第十一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長空新概念”無人機創新團隊獲得全國首批“小平科技創新團隊”
展望未來,學校研究生教育會繼續堅持“創新能力強、實踐能力強、國際視野廣、文化素質高”的研究生培養目標,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己任,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提高培養質量和內涵為根本宗旨,不斷調整研究生教育結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培養具有強烈責任感、社會競爭力、科研創新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為創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做出重要貢獻。
更多專題報道請點擊“砥礪奮進的六年”專欄:http://www.svf9k68.xyz/sjdzt1/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