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納米金屬材料塑性變形及抗輻照機理的計算模擬研究
報 告 人:張亮
報告時間:2021年4月16日 10:00-12:00
報告地點:將軍路校區新材料樓D10-A212
主辦單位:校科協、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
報告人簡介:
張亮,工學博士,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輕合金材料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副主任。2011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赴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于2015年獲工學博士學位。2016年至2017年在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至2019年獲得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JSPS Fellow)基金,在東京大學材料工程系擔任特別研究員。2020年通過重慶大學人才引進項目全職加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長期從事金屬材料及計算材料方面的研究,在Acta Mater.,Scripta Mater.,Nanoscale, MSEA,Comp. Mater. Sci.等重要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并擔任20余種SCI期刊審稿人。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主研國防科技173計劃項目等。
報告摘要:
(1)過去 20 年的研究發現,納米金屬材料強度隨晶粒尺寸的進一步細化不僅不提高,反而會下降。要突破納米金屬強化的臨界晶粒尺寸瓶頸,就需要抑制材料在塑性變形階段與晶界相關的各種變形行為。通過原子尺度的計算模擬對納米金屬材料中幾種典型的晶界變形行為展開了研究,初步建立了晶界的原子結構、力學響應及變形機理之間的聯系。(2)金屬材料在輻照環境下,其內部會產生大量的結構缺陷,并對材料的宏觀力學性能產生顯著的影響。研究并理解各類型結構缺陷的相互作用機理對進一步設計和調控納米金屬材料的微觀結構、提升其在極端服役條件下的綜合力學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對金屬材料中幾種常見的輻照結構缺陷(層錯四面體、空位、間隙原子等)與晶界的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揭示了晶界遷移作為吸收輻照結構缺陷的重要自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