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簡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前沿院)于2021年6月正式啟動實體化運行,郭萬林院士受聘擔任院長。前沿院以前沿科學問題為牽引,聚焦水伏科學與技術、航空航天數字科學與智能技術和相關先進材料科學與器件技術三個研究方向,設立人才特區(qū)和學科特區(qū),開展前瞻性、戰(zhàn)略性、前沿性基礎研究和原創(chuàng)性研究。
創(chuàng)新之道,唯在得人。前沿院將在前沿交叉方向建設高水平科研隊伍,以首席科學家為團隊核心,開辟人才特區(qū)和學科特區(qū),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人才集聚平臺。計劃在幾個重點建設的前沿交叉方向通過3~5年時間,建設一支40~75人具有國際一流學術水平的學術隊伍;5~10年時間建設一支約80~100人的具有國際一流研究水平的人才隊伍;塑造基礎性、原創(chuàng)性科學研究能力和人才培養(yǎng)能力。
二、招聘研究方向
水伏科學與技術:水伏相關基礎多相表界面科學、能源科學和物理、化學、生物等交叉科學研究,包括水伏材料和固液界面多場耦合、水伏材料-器件一體化、水伏生態(tài)集成、生物體水伏智能過程等,相關基礎理論、材料器件制備、集成以及實驗表征和計算模擬仿真基礎厚實者優(yōu)先。
航空航天數字科學與智能技術:具有計算科學、編程與軟件開發(fā)、大規(guī)模流固耦合模擬、大規(guī)模計算、數字孿生、虛擬仿真、多場耦合實驗、測控、先進飛行器設計、結構與強度、自主飛行、人工智能理論、機器學習、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智能機器等方面特長者優(yōu)先。
先進材料科學與器件技術:先進功能材料與器件,水伏能源材料,納智能材料、水處理材料,先進復合材料,智能材料結構設計和自動制備,材料實驗與表征等。
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地處江蘇省省會、南北文化匯聚之地南京,1952年創(chuàng)建并成為新中國自己創(chuàng)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為“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
學校現隸屬于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并與江蘇省和中國民航共建,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經、管、文等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學。學校共有18個學院和189個科研機構,獲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近1670項,其中國家獎82項,人均科研經費排名全國第15位,建有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6個國家級科研平臺,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總論、數學、物理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其中,工程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力學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學校現有明故宮、將軍路、天目湖三個校區(qū),江北國際校區(qū)正在規(guī)劃建設中,“一校兩地四區(qū)”辦學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校內科研服務平臺
國家級科研平臺6個:
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直升機旋翼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直升機傳動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國防科技工業(yè)復雜結構高效電加工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
超聲電機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
航空航天先進制造技術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分析測試中心:
學校建有校級分析測試中心,是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測試平臺、跨學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服務平臺,包括雙球差校正透射電鏡、FIB雙束電鏡、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熒光光譜儀、高分辨質譜儀等儀器設備,為高水平科研提供共享服務。
高性能計算平臺:
為推動學科發(fā)展與交叉融合,學校建有自主高性能計算平臺,包括大規(guī)模CPU和GPU節(jié)點,設計性能到3Pflops,滿足航空、航天、民航、能源、機械、控制、材料、信息、數理等學科的計算需求。各學院建有計算室,光纖直連高性能計算平臺,提供快速便捷的高性能計算資源使用模式,配備專業(yè)技術團隊保障師生高效使用平臺資源。
五、招聘崗位及待遇
準聘長聘崗位特殊政策:
1. 職稱以聘代評制度: 準聘長聘崗位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以聘代評,通過引聘評審、晉升評估人員直接授予相應的專業(yè)技術職務。
2. 引聘“綠色通道”制度:長聘教授崗位和特聘研究員A類崗位申請者等優(yōu)秀人才可一人一議,通過“綠色通道”引進,直接確定聘任事宜。
3. 住房待遇追溯機制:準聘崗位人員首聘期內晉升長聘教授崗位,可按相應崗位等級的額度標準補齊住房補貼。
4. 招生特區(qū)政策:跨學科跨學院招收研究生,招生指標單列。
六、院長簡介
郭萬林,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導。1996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開展交叉學科前沿及其在未來空天技術中的應用研究,創(chuàng)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納米科學研究所,2021年6月受聘為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疲勞斷裂力學和結構損傷容限耐久性設計、物理力學、納智能材料器件和水伏等新能源技術研究。目前致力于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和數字工程、量子材料和水伏學(水伏能源、水伏生態(tài)、水伏智能)的研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Eric Reissner獎等。
七、應聘方式
1. 申請長聘崗位請至南航人事處網站下載并填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聘教授崗位申請表》等材料
掃碼下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聘教授崗位申請表》等材料
2.申請準聘崗位請?zhí)顚憽赌暇┖娇蘸教齑髮W準聘崗位申請表》等材料
掃碼下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準聘崗位申請表》等材料
將申請表及個人簡歷(含個人基本信息、受教育情況、主要論文論著、科研和獲獎情況等)發(fā)送至 IFS@nuaa.edu.cn,請在郵件中注明應聘崗位。
辦公室主任:張老師
聯(lián)系電話:+86-25-84896467
聯(lián)系郵箱:nsiguo@nua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