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電化學制造技術及其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的應用
報告人:徐正揚教授
時間:2017年3月29日(周三)15:00
地點:夢都大街50號江蘇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三樓
主辦單位: 江蘇省高??茀f 江蘇省航空航天學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協
南航青年教授學術交流聯誼會
報告人簡介:
徐正揚,1979年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教授,一直從事電化學制造技術的研究,是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的核心成員。近5年來,作為負責人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國家863 計劃項目課題、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多項,并作為項目副組長承擔了一系列國防科研項目。針對我國航空工業,特別是航空發動機難加工材料復雜曲面關鍵部件制造的迫切需求,開展了精密電解加工技術的研究,在精密電解加工的加工精度和加工穩定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電解加工機床裝備,掌握了關鍵部件電解加工的核心工藝,解決了航空發動機若干關鍵部件的制造難題。近年來在電化學制造領域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論文37篇,被SCI 收錄24篇、EI 收錄37篇,他引212 次。已授權發明專利17項。于2016 年在日本東京大學召開的第18 屆國際特種加工學術會議(ISEM XVIII)上獲得Excellent Paper Award。作為負責人制定行業標準一項。研究成果獲得2011 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以及2010 年度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均排名第二)。徐正揚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中組部國防科技領域青年拔尖人才,2013年獲得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2014 年獲得江蘇省青年科技獎,并被授予“2013-2014 年度江蘇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2016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目前是國際生產工程科學院(CIRP)Research Affiliate,中國航空學報青年編委,全國特種加工學會電化學制造技術委員會委員,并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等多個國際學術期刊審稿。
報告摘要:
特種加工技術是區別于傳統制造方法,利用電能、光能、熱能、聲能等特殊能量形式,實現零部件加工和成型的制造方法。電化學制造技術是特種加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利用電化學的陽極溶解或陰極沉積原理,實現金屬材料的去除或堆積,從而加工出所需要的零部件。電化學制造技術主要分為電解加工和電鑄制造兩大類。
由于電化學制造技術的一系列突出優勢,例如電解加工時工具無損耗、不受金屬材料力學性能限制、加工后無再鑄層、無微裂紋、無殘余應力、加工效率高、批產成本低;電鑄制造時精度極高、可實現復雜型腔的加工等,因此電化學制造技術已在諸多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由于其關鍵部件往往采用難加工材料,以及結構復雜、精度和表面完整性要求苛刻等特點,電化學制造技術的優勢更加突出,有時甚至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報告將主要圍繞電化學制造技術的發展而展開,重點介紹電化學制造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的一系列應用情況。
會后安排晚餐,參與活動報名請于3月24日前與校科協辦公室聯系。
聯系電話:84895802,郵箱:kx@nua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