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1:現代航天器及空間電力變換技術
報告人:吳紅飛副教授
報告題目2:密碼工程:簡介與實例
報告人:劉哲教授
報告時間:2017年9月29日12:00
報告地點:江寧校區自動化學院1號樓4樓405會議室
主辦單位:青年教授學術交流聯誼會自動化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校科協
報告人簡介:
1、吳紅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入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批“長空學者”、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等。主要研究興趣包括高能效功率變換技術、航空航天供電系統、空間電力變換技術、新能源發電與高效利用技術等;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航天科技創新基金、臺達電力電子科教發展基金、光寶電力電子科研基金等多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3 項,承擔企業合作橫向課題多項。在國內外頂級期刊、會議累計發表論文130余篇,其中SCI收錄期刊論文近50篇,論文累計被引用1000余次、多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曾獲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南京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IEEE PELS杰出審稿專家等。
2、劉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法國巴黎高師信息安全組(ISG)和盧森堡大學安全與信任中心(SnT)研究員。2015年11月于盧森堡大學(University of Luxembourg)算法、密碼與安全實驗室獲得博士學位。2015年12月到2017年4月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量子研究中心和應用密碼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期間,以訪問學者身份分別在香港城市大學,比利時(荷蘭語)魯汶大學以及微軟總部研究院密碼與安全組分別進行訪問。劉哲的博士畢業論文“Lightweight Public-Key Cryptography for Wireless Sensor Nodes”獲得盧森堡國家基金委2016年評出的唯一杰出博士畢業論文獎(Outstanding Ph.D Thesis Awards),他也成為了該獎項第一位華人獲得者,盧森堡國家基金委,盧森堡大學以及滑鐵盧大學量子研究中心進行了專題報道。劉哲已經在國內外密碼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其中20多篇發表在安全類著名期刊和會議上,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IEEE TC), 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IEEE TDSC),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IEEE TIFS); ACM Transactions on Embedded Computing Systems (ACM TECS) 和 IACR Conference on Cryptographic Hardware and Embedded Systems (CHES),Computers & Security, Science China (中國科學) 等。劉哲目前擔任4個著名安全類期刊的編委,10幾個期刊的客座編輯(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opics in Computing, ACM Transactions on Embedded Computing Systems)以及20多個安全類國際會議的程序委員會委員。
報告摘要:
1、航天電力變換系統是航天器的在軌能源保障系統。隨著航天技術在民用、國防、軍事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展,現代航天器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任務越來越復雜,使得航天器對其空間在軌供電與電力變換系統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復雜的空間運行環境為高可靠性、高能效、輕量化和小型化的航天電力變換系統實現帶來巨大挑戰,本報告將分析空間電力變換系統所面臨的瓶頸問題并給出解決問題及應對上述挑戰的技術思路。
2、密碼工程是一門數學,計算機科學與電子工程的交叉應用型學科,也是網絡空間安全的核心學科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報告將對密碼工程研究領域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后重點對密碼算法的軟件實現及其優化的角度進行論述,內容包括密碼算法實現的基礎技術、公鑰密碼原理與實現技術、數字簽名實現原理與技術等。本次報告也以經典算法RSA為例來介紹公鑰密碼算法在目前資源約束的物聯網傳感節點中的輕量級實現,優化技術以及相關的側信道攻擊與防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