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太陽能光催化制氫的多相流能質傳輸集儲與轉化理論及方法
報告人:郭烈錦教授
時 間: 2017年10月12日(周四)15:30
地 點:將軍路校區圖書館1樓報告廳
主辦單位: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校科協
報告人簡介:
郭烈錦,1963年出生于江西省遂川,教授,博導,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組部、國家人事部“百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專家。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連續兩屆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科技部首批“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首批中組部“國家萬人計劃”第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十一五“863”高技術能源領域專家組成員。
報告簡介:
提出並揭示了太陽能光催化制氫過程中“反應體系-相界面-催化劑顆粒”等“宏觀-介觀-微觀”三個層面上能量和質量的流動、傳輸、集儲和反應轉化的規律以及互匹配、互耦合的機制。①以能量流-質量流多場匹配、耦合實現了體系內能量高效集儲與傳輸;②以固液相界面多尺度調控實現界面能質集儲與傳輸強化;③以兩相共生設計實現催化劑顆粒表面和體相內能量的高效低阻傳輸。建立了直接太陽能光催化多相流連續制氫系統構建理論。運用這一理論和方法,設計、制備出光催化制氫量子效率高達94%的無貴金屬負載的催化劑。研制成功國際首套直接太陽能光催化多相流連續制氫系統,實現500小時連續穩定制氫,光氫能量轉化效率達6.6%。在催化劑制氫量子效率、反應體系的光氫能量轉換效率、系統產氫穩定性、系統規模等指標上,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達到產業化推進目標。這對多相流光催化化學物理新興交叉學科分支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