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數據科學范式下的鈣鈦礦結構鐵電新材料研究
報告人:于劍教授(東華大學)
時間:2018年12月5日(周三)14:00
地點:明故宮校區A9-506會議室
主辦單位: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協、航空宇航學院
報告摘要:
先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需要縮短新材料的研發周期,有別于傳統的試錯式,預測式地進行按需設計新材料之研究方式已呼之欲出。材料基因組計劃推進高通量數據生產技術和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數據利用技術,關注材料全生命周期(lifecycle)價值?,F代材料科學的發展趨勢表現為,在材料科學的系統工程框架下,集成統一計算、實驗和理論等研究方法,以數據科學范式為牽引、協同運用實驗觀測、理論建模和計算仿真等研究范式,最終建立相關材料體系的性能與材料基因(組成與結構)、工藝參數和使役條件之間的量化關系和數據庫,實現新材料的按需設計和應用。本文在簡單探討科學研究范式、材料基因組計劃和材料科學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礎上,以鈣鈦礦結構氧化物鐵電材料為例,總結了數據科學范式下的鐵電壓電、鐵電光伏等新材料研究實踐結果。
報告人簡介:
于劍教授于2002年4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專業畢業(在職),獲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8月至2004年2月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2004年3月至2004年8月在德國馬普微結構物理研究所做洪堡學者;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應用陶瓷研究所做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2006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同濟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教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2016年5月起在東華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工作。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獎特別獎和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聘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主要研究方向:鈣鈦礦結構氧化物功能材料基因組學,高溫磁電、壓電多重鐵性新材料,壓電陶瓷材料器件一體化技術,結構相變和納米結構鐵電、光電信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