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濕黏滑調控
報告人:周峰研究員(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國家杰青)
時間:2019年3月22日(周五)09:00
地點:明故宮校區(qū)A9-506會議室
主辦單位: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校科協(xié)、航空學院
報告人簡介:
周峰,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協(xié)九大代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從事軟物質界面與工程防護材料、海洋防污、減阻降噪和生物潤滑的研究。研究工作共發(fā)表SCI論文300多篇,共被引用14000多次,獲得授權中國發(fā)明專利20件,發(fā)展了20多種潤滑防護材料技術,服務于10多家企業(yè)。2011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2016年獲得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16年首屆“中國優(yōu)秀青年科技人才獎”;2016年英國皇家工程學會杰出訪問學者“Distinguished visiting fellowship”;2017年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和中組部第三批萬人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2017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青年創(chuàng)新獎。
報告內容:
潤濕、粘附和摩擦是表征界面相互作用的三個基本概念。浸潤和水化是決定生物體組織機構低摩擦的關鍵因素,故表面水化是降低固-固界面摩擦的有效手段。基于此理念,我們發(fā)展了一系列方法和技術手段,制備得到系列功能性仿生親水潤滑材料,實現了滑動界面低摩擦、高承載和抗磨損性能的統(tǒng)一,解決傳統(tǒng)高分子刷/軟物質材料抗磨和承載性能較差的技術難題。非浸潤和去水化是決定固-液界面摩擦阻力的關鍵因素,基于此理念,我們構筑了仿生超疏功能表面,在微觀尺度上揭示了邊界滑移現象,在宏觀尺度上通過構筑無限邊界條件實現了具有動態(tài)穩(wěn)定特性的高效減阻,減阻率可達77%。通過高分子精準合成與表面修飾改性策略,構筑了仿生粘滑功能表面,揭示了介質或外場刺激響應下表面水化度和界面接觸行為的動態(tài)變化機制, 實現了濕黏附和水潤滑兩種摩擦狀態(tài)的可逆轉變,以此發(fā)展了系列具有濕-滑調控特征的仿生材料和器件。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我們開發(fā)了系列關鍵技術和產品,并進行了應用推廣。
2019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