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別有“動”天——用納米機電器件來探索微尺度世界
報告人:王曾暉 教授(電子科技大學)
時間:2020年11月24日(周二)14:30
地點:明故宮校區A9-402
主辦單位: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協、航空學院
報告簡介:
納米機電器件,顧名思義,是具有機械運動自由度的納米電子器件。此“能動性”使得這類器件在研究低維及納米尺度的物理現象中具有一些獨到的潛力和優勢,例如研究納米材料中的力學各項異性效應、納米尺度上的力學非線性效應,以及動態和靜態外力作用對納米材料物理性質的調制。在這些工作中,低維納米材料的機械運動和形變被用來幫助探索新的低維現象和納米材料體系,幫助研究者“動”察秋毫:觀察到一些原來不容易被測量的現象,進而帶來新的發現。
報告人簡介:
王曾暉博士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物理系。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物理系獲得博士學位后,先后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凱斯西儲大學開展科研工作,目前就職于電子科技大學。
王曾暉教授長期從事凝聚態物理,低維納米材料,納米器件物理,納米機電系統等領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累計在Science, Nature Physics,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no Letters, ACS Nano等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20余篇,并多次在各類國內及國際會議受邀請作特邀報告。目前擔任《物理學報》和Chinese Physics B的青年編輯工作組成員,《中國科學:信息科學》編委會成員及青年編委,以及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分會理事;國際學術會議IEEE International Frequency Control Symposium技術委員會成員,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technology技術委員會成員,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技術委員會成員, AV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中的MEMS/NEMS技術委員會成員和2D Materials Focused Topic技術委員會成員,以及SCI期刊Micro & Nano Letters的Associate Editor,并長期受邀為領域內各類高水平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擔任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