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基于數字孿生的分層γ掃描技術研發
報 告 人:王仲奇
報告時間:2021年4月14日 14:00
報告地點:將軍路校區老材料樓301
主辦單位:校科協、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
報告人簡介:
王仲奇研究員,現工作于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198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系應用數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技術及應用專業,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計算物理特別是蒙特卡羅方法的理論與應用(包括計算可靠性、算法、軟件研發和數據研究),涉及領域包括理論物理、核物理理論與實驗、粒子物理理論與實驗、核醫學、核技術實驗、裝置研發與現場應用研究、核保障與核安保技術。目前重點關注放射性定量測量與分析技術的數字化研發,正利用該技術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和學科前沿問題并取得顯著的進展。
主持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研、核能開發、國防基金以及國際合作等項目,曾獲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1997年至2007年間任中國核學會計算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蒙特卡羅方法專業委員會主任;2007年至2016年間任中國核學會計算物理學會理事,中國蒙特卡羅方法專業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發展戰略策劃專家小組成員兼副秘書長;《原子能科學技術》雜志編委。
報告摘要:
隨著全球核工業的大力發展,大量的桶裝核廢物在核設施生產和退役過程中不斷積累,如何對桶裝廢物進行測量分類處理成為各國關注的問題。分層γ掃描技術(Segmented Gamma Scanning,SGS)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用于放射性廢物桶的放射性鈾、钚的定量測量,后來也用于中低放廢物桶中其他γ放射性核素的測量。SGS按照桶軸方向分層,并采用勻速旋轉假設每層內的核素和介質都均勻分布,通過測量每一層的活度從而來得到廢物桶總的活度,但桶內的核素和介質分布但多不均勻所以測量結果造成較大誤差,因此通過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SGS研發,提高SGS的測量精度。